「奇怪!明明有乖乖吃降血壓藥,血壓就是降不下來?」臨床統計,約有1成高血壓患者屬於「頑固型高血壓」。目前針對此疾病已經有新的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臨床顯示,平均85%以上的頑固型高血壓患者,可以達到降血壓效果,為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1名57歲高血壓患者,每天服用降血壓藥多達7種,但是,血壓仍然動輒飆到180、190,尤其氣溫一變化,更是頻跑急診。去年5月衛福部通過腎交感神經阻斷術,他率先接受治療,治療後雖然只減少了兩顆藥,但從此血壓不再隨氣溫和情緒波動,不需頻跑急診,血壓也能維持在正常範圍。
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 收縮壓降低效果佳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全台灣有22家醫學中心,至今共完成70名病例,使用新的腎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分析顯示,大部份台灣病患的降壓效果比歐美好,1個月內就能讓收縮壓平均降低16毫米汞柱、3個月收縮壓平均降低24毫米汞柱,效果更佳,平均85%以上的病人達到降壓效果。
腎交感神經阻斷術主要是以特製的燒灼導管進入腎動脈,以低能量燒灼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交感神經傳遞訊息的方式降低血壓及預防血壓波動,目前全球累積超過5000例以上,歐洲平均六個月收縮壓可降34毫米汞柱、舒張壓可降15毫米汞柱。台灣臨床顯示,3個月即能讓收縮壓平均降低24毫米汞柱,效果不遑多讓。
收縮壓下降 可降低中風、心肌梗塞死亡率
王宗道醫師表示,收縮壓每降2毫米汞柱,平均可降低10%的中風死亡率、7%的心肌梗塞死亡率,所以說16毫米汞柱已經可以降低80%中風,以及56%心肌梗塞死亡率,而且血壓愈高者降的幅度愈大,統計顯示,收縮壓達180毫米汞柱者可降低30毫米汞柱, 對病人來說是一大福音,也是治療高血壓的重要突破。
王宗道醫師說明,在頑固型高血壓中,交感神經活性過高扮演重要角色,這類型的高血壓不僅難控制,患者還很容易隨氣溫變化以及心情大幅波動,以致在冬天早晚溫差大時,容易引發中風,連帶使死亡率也激增。
【醫師小叮嚀】:
每年11月至翌年1月,是中風和心肌梗塞好發季節,提醒家中有高血壓患者,或有中風家族史的民眾注意維持血壓的三大機制:第一、小心鹽分攝取量勿過量,第二、控制收縮壓,第三、避免交感神經活性過度旺盛。建議平時少吃高熱量及高鹽分的食物、減少油脂的攝取,以及避免過度進補如燉補、火鍋,以防血壓突然飆高,引發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