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Menu

孕婦按摩的時候,避免的穴位

孕婦按摩的時候,避免的穴位:
1. 合谷穴(LI4) 大拇指和食指底部中間:虎口 (雖然這是很好治頭痛其他痛的穴位)
2. 肩井穴(GB21) 位在肩線上 後頸跟部到肩膀的中點(雖然對手部疾病 疲勞好)
3. 三陰交(Sp6) 內腳踝 骨頭突出處上方約四指寬 (雖然可以美容 改善腸胃疾病)
4. 至陰穴(BL67) 小腳指甲根的外側一個米粒寬 (雖然對頸部痛 頭痛好)

這幾個穴位,沒懷孕時很好用,一但懷孕就不要碰,容易造成流產。

參考「人体穴位」 點此進入

在生產時又很好用,合谷穴、肩井穴、 三陰交穴具有催生作用,幫助子宮收縮很好
當生產時陣痛的很厲害時,就可以派上用場。

關於腳底按摩,避免的反射區:
1子宮反射區 腳踝下內側
2 卵巢反射區 腳踝下外側
有益的
請輕緩地用指腹滑壓法 (用打拇指的指腹推)
1. 淋巴反射區           腳背上 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
2. 乳房 反射區          腳背上 第二趾和第三趾的中間
                                                 (三采的腳底按摩圖典上是二到四趾中)
3. 消化不良             大腸反射區(可以加上胃 十二指腸 肝臟)
4. 小腿腫脹              腰椎 薦椎 尾骨 坐骨神經
5. 背痛                     胸椎 頸椎 頸項反射區
可以參考的圖示
http://tw.myblog.yahoo.com/a0910008345/article?mid=17061
http://tw.myblog.yahoo.com/a0910008345/article?mid=9909

孕婦在選擇推拿師時,要考慮選擇有專業孕婦推拿經驗、懂醫、懂婦科、懂心理和情緒調整的推拿師。最好是用同一個推拿師(或私人保健師),不要經常換推拿師。

孕婦懷孕期間不要亂用藥物,用活血祛瘀的熱敷藥和膏藥,如麝香鎮痛膏、活血止痛膏、熱療等,有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或流產。

當孕婦身體接受推拿撫觸時,會降低體內的 CRF(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一種會使人體分泌壓力荷爾蒙的神經傳導物質 ) ,使人感到愉悅。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胎兒接受了母親產道收縮所帶來的這一特殊的推拿,將有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

懷孕的女性,會出現腰背酸脹疼痛、乳房脹痛、背部的腰酸背痛、全身不適、情緒不穩定等症狀,這種情況一般到醫院都沒有好的解決方法,使孕婦很苦惱。

有人想在醫院做按摩,有的醫生不置可否,有的醫生乾脆拒绝。到一般的美容院去做,美容院大都因為是孕婦,怕承擔風險。沒有醫學經驗的推拿按摩師都敢不接待孕婦。而孕婦從安全的角度,也要考慮這個問題。

關於孕婦能否做按摩,法國巴黎的一家孕婦健身中心創辦人認為:「在婦女懷孕的整個期間,按摩起著很好的安胎作用。它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放鬆、減輕背部疼痛還能減少孕婦產後過多的脂肪堆積」。

錯誤抱抱!媽媽手4原因檢測

長時間以錯誤姿勢抱寶寶
 
因為育兒姿勢不當,而造成筋骨受傷的疾病,以「媽媽手」最為常見,它的正確學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患者的大拇指根部靠近手腕處由於不當的施力或刺激,使得肌腱旁的腔室腫脹,腔室形狀改變,造成肌腱的滑動受限甚至發生粘黏,因而產生腫脹、疼痛等現象。而之所以會被稱為「媽媽手」,就是因為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10倍,好發年齡在30歲到50歲之間,好發族群以產後婦女最多,特別是經常抱著寶寶的媽媽身上,但潘主任表示,「媽媽手」並非是媽媽的專利,若是由爸爸照顧嬰兒,也一樣容易患上這種疾病。
如果發現大拇指靠近手腕的地方,活動時會感覺「卡卡」的,並伴隨著持續疼痛及腫脹的現象,尤其是在用力握住物品或是手部在做扭轉的動作時,會感到更加疼痛,甚至無法使力,在大拇指根部還可摸得到凸起的腫塊,這些都是「媽媽手」的常見症狀,如果再不改善對該部位不當的施力和刺激,除了疼痛和腫脹,會使得拇指及腕部活動受限外,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到附近皮神經,造成拇指背側及食指的麻木。
「媽媽手」自我診斷
用四指包覆住大拇指做握拳的姿勢,將拳頭往小拇指的方向做下壓的動作,如果大拇指彎曲的部位和手腕處會感到劇痛,就表示有「媽媽手」的症狀。
造成「媽媽手」的4大原因
這是一種經過日積月累才會患上的慢性疾病,以下這4個因素,就是導致它發生的重要關鍵,如果可以將這幾個習慣改過來,就能夠降低得到「媽媽手」的機會。
1.施力過大
身體長時間的用力,不但會造成乳酸堆積而出現疲勞痠痛現象,若是施力不當嚴重時還會拉傷肌肉,因此要盡量避免過度或突然的用力,更不要讓某個部位獨自承擔過重的力量,若是能使力量平均分散,自然能讓負擔減輕許多。也別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訊,當感到肌肉痠痛僵硬時,就要立刻休息放鬆,讓身體可以適時得到緩解。
2.一直反覆做同樣的動作
讓肢體一直長時間或反覆性維持同一個動作時,對局部的肌肉會造成很大的壓迫,因此不要養成單一的動作習慣,像是在抱寶寶或是提重物時,避免只用同一隻手出力,適時的變換一下姿勢,就可以減輕局部的壓力,這樣身體的肌肉也不會很快感到疲勞痠痛。
3.不當姿勢
像是抱寶寶時手腕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或是在洗衣服、扭毛巾時太用力,造成手腕扭轉幅度太大,這些都是刺激肌腱受傷的原因,若是經常重複這些動作,就有可能造成肌肉慢性發炎、腫脹,疼痛的現象也會越來越明顯,甚至會導致某些部位的變形。
4.休息太少
我們的身體其實有很強的自癒能力,只要有適當的休息,一般的疲倦痠痛現象很快就能消除,因此不管再怎麼忙碌,都一定要懂得為自己安排足夠的休息時間,不要等到疾病找上身時,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調養修復,這才得不償失呢!

10種養身補氣茶 喝出健康

桂圓紅棗茶材料:桂圓乾30克、紅棗25克、紅糖適量即可。
做法:先將桂圓、紅棗加水煮20分鐘,加糖攪勻。
功效:補氣健脾、養血安神。
用法:當茶服用。
綠豆紅棗茶材料:綠豆15克、紅棗15克、紅糖適量即可。
做法:先將綠豆煮開花,紅棗煮熟,然後再加進紅糖。
功效:清熱解毒、養血安神。
用法:代替茶水飲用,一天喝一次,連續喝15天。

藕節當歸茶材料:蓮藕節20克、當歸15克紅糖3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水中,煎湯。
功效:治療貧血。
用途:代替茶飲用,每天喝2次。

桂圓蓮子茶材料:桂圓肉4~6枚、蓮子10克、芡實1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水中,煎湯。
功效:補血、改善神經衰弱。
用法:每天喝1次。

木耳紅棗茶材料:黑木耳12克、紅棗30克,以及水糖30克。
做法:把木耳、紅棗洗淨,加水煮15分鐘,最後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治療貧血、滋補養生。
用法:飲用時,並吃紅棗和木耳。每天喝一次連續喝15天。

花生桂圓茶材料:花生20克、桂圓15克。
做法:將花生和桂圓放入水中,一起熬煮成茶水。
功效:補氣、安神、養血。
用法:代替茶,每天喝2次。

紅棗糖茶材料:紅棗10克、茶葉5克、白糖10克。
做法:先用熱水沖泡茶葉,將茶葉渣濾掉,只留下茶汁;再把紅棗洗淨,加入白糖及水,煮到紅棗變軟,再放入茶汁調勻即可。
功效:補血養精、健脾胃。主治貧血,並可防止維生素的缺乏。
用法:可替代茶水服用。

黨參紅棗茶材料:黨參20克、紅棗10克。
做法:將黨參及紅棗放入鍋中,加水熬煮即可飲用。
功效:補中益氣、生津養血。
用法:可代替茶水飲用,每日1次。

丹參黃精茶材料:丹參10克、黃精10克,以及茶葉10克。
做法:先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放入杯中以沸水沖泡,加蓋燜10分鐘後即可。
功效:治療貧血。
用法:代替茶飲用,每天喝1次。

黃精枸杞茶材料:黃精、枸杞各12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水中,煎湯。
功效:治療貧血、神經衰弱、精神萎糜。
用法:代替茶飲用,每天喝1次。

文出處

止痛藥分3種 你吃對了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人都有頭痛、肌肉痠痛,甚至生理痛,而服用止痛藥的習慣,不過,您知道如何正確服用止痛藥嗎?醫師指出,過量服用或併用止痛藥,容易傷肝、傷腎、傷腸胃。尤其服用2種以上含乙醯胺酚的藥品,會造成肝損害;而空腹使用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則可能出現腸胃不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李敏慈指出,目前醫療上用來緩解疼痛的止痛藥,主要分為3大類,包括民眾可在藥局購買的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類、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以及須醫師處方的鴉片類止痛藥。
李敏慈表示,最常見的為含acetaminophen類的止痛藥,例如普拿疼,通常用來解熱鎮痛,如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建議成人一天不要服用超過4000mg,大量使用可能會產生肝毒性,而許多綜合感冒藥及感冒糖漿也都摻有,若要併用止痛藥應詢問醫師,不宜自行服用。
而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具有解熱鎮痛及消炎的效果,常做成口服、外用製劑及針劑來使用,如有胃潰瘍或肝腎功能不佳者,需謹慎使用;鴉片類的止痛藥,如嗎啡等,止痛效果甚於其他2類,但具有成癮性,需經由醫師評估處方後,才可使用。
李敏慈提醒民眾,服用藥品前,應仔細詳閱藥品的藥盒、說明書及注意事項,按醫師指示服用,如有任何不適症狀,如過敏反應、尿量減少、四肢腫脹等,應憑只服用並儘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