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Menu

沒碰撞就瘀青 身體第一道警訊

夏天是運動的季節,不管是跑步、騎腳踏車或打球,難免會因不小心碰撞而出現血腫、瘀青的情況,但如果動不動身上就青ㄧ塊、紫ㄧ塊,到底該怎麼養生?
容易瘀青者應飲食均衡,盡量吃新鮮蔬果、富含造血原料葉酸的肉類及蛋類等容易瘀青者應飲食均衡,盡量吃新鮮蔬果、富含造血原料葉酸的肉類及蛋類等

血管是輸送血液的管道。連接動脈、靜脈的微血管,其血管壁非常薄,薄到只剩一層細胞,當然很脆弱,一旦發生碰撞,即使有時皮膚沒有出現傷口,也會讓微血管破裂、血液滲漏出來,在皮下形成血腫、瘀青。所幸,當血管受傷時,血液裡的血小板、凝血因子也會自動聚集,適時發揮作用,形成血塊,達到止血的目的。
 
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壽命約為十天,數量約是每立方毫米有十五萬到三十萬個左右。若是血小板數量不夠或功能不佳,有可能在小腿的表皮出現紅紅的點狀出血,手輕輕一捏,就會產生瘀青。嚴重時,會有自發性出血的現象,像明明沒刷牙,卻發生牙齦出血或在口腔黏膜莫名其妙出現血泡。而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血友病),常會有肌肉或關節的深層反覆出血,若未及早診斷,有可能讓關節變形,進而影響關節的活動度。
 
不管有沒有撞擊,卻常瘀青,有了瘀青,就不易好,該怎麼看待?本期由專攻血液腫瘤診治的陳國維醫師,分享易瘀青,如何做好日常養生。
海帶可以幫助消散腫瘤及防止血管阻塞海帶可以幫助消散腫瘤及防止血管阻塞

《下肢點狀出血或瘀青  血癌、肝硬化都是病因》 
洗澡時,你可曾注意過自己的身體嗎?有沒有無緣無故多了一些紅點或瘀青等等額外的病灶?主要分布在哪裡?
 
瘀青是許多人身體健康出現異常的第一個表現。舉例來說:本來都好好的,怎麼突然小腿多了很多針狀出血、瘀青,很容易感覺虛弱且疲倦、不明原因發燒、體重減輕,晚上睡覺時,有明顯夜間盜汗,常睡覺睡到連躺的枕頭、背部的床單,都被汗浸溼了,一經檢查,居然是得了血癌。
 
而小朋友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後,有時會誘發過敏性的紫斑症(Henoch-Schonlein purpura,簡稱HSP),在肚子以下,像臀部、下肢的區域,出現紅紅微腫,大約半公分到一公分左右的斑點,這是一種血管發炎,造成皮下出血的現象,常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聯性。
 
有些嚴重的肝硬化患者,也會出現血小板過低,而導致下肢點狀出血或瘀青的症狀。
黑芝麻可以抗氧化,不僅防止老化,血管也變得有彈性,預防動脈粥狀硬黑芝麻可以抗氧化,不僅防止老化,血管也變得有彈性,預防動脈粥狀硬

《外傷造成頭、腹部瘀青須當心心血管或脾臟受損》
即使是身體受傷、碰撞引起的瘀青、血腫,只要在一開始先用無菌紗布,在碰撞處直接加壓二十分鐘,就能減少血液外漏的情況,讓傷口較快止血,四十八小時內,可適度冷敷,避免血腫及瘀青擴大。

而哪些意外碰撞所造成的血腫、瘀青,要特別小心面對?動不動就跌倒,撞到頭部,可不能輕忽!到底原因是貧血,頭很暈、已經沒有力氣,還是突然血壓降低、血壓不穩、或是已經中風、心律不整等等,除了要處理眼睛看到的明顯外傷外,也必須尋求醫療協助找到隱藏在跌倒背後的關鍵原因。積極面對,才可預防再次跌倒、頭部外傷。

腹腔的外傷,也要非常小心。舉例來說:位於左上腹,後腹腔的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也是人體血球的品管中心,會負責把老化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回收、銷毀,因是富含血管的暗紅色器官,有時會因外傷破裂、難以縫補,有可能引發致命的急性出血性休克,而必須開急診刀切除脾臟,以挽救生機。切除後,要特別注意帶莢膜細菌的感染,如:肺炎鏈球菌、B型嗜血桿菌等,建議施打相關疫苗,做好預防保健的措施。

此外,血小板或凝血功能低下引起的瘀青,也常與藥物使用,像抗生素、化療藥物或是阿斯匹靈、保栓通等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Warfarin)有關,但由於這些藥物的使用,往往是攸關性命,務必與開藥的主治醫師詳加討論,不可驟然停藥。

而長期缺乏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也會因缺乏造血的原料,出現血小板過低而容易瘀血的情況,宜飲食均衡、適度補充肉類及新鮮食材。

《常莫名自發性瘀青  下水宜選游泳取代泡溫泉》 
動不動就自發性出血,身上有青一塊、紫一塊的瘀青、口腔黏膜有血泡、解黑便,應謹慎看待,建議應到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檢查,看看紅血球、白血球等有沒有出現數量下降或功能不良的情況。
 
若是容易瘀青的民眾,要避免搬重物,少做易碰撞的激烈活動,可選擇和緩的散步或游泳來當運動,但不建議做有衝擊性的Spa或泡溫泉、烤三溫暖,以避免皮下出血、血壓爆衝、心跳過速,反而容易讓微血管爆裂。有便秘、咳嗽困擾,也要積極處理,以免一用力造成血壓或腹內壓上升。積極處理,才可避免血管破裂,降低顱內、胸腔、腸胃道出血而危及生命的危機。

【延伸閱讀】易瘀青養生3要訣 
容易瘀青,不只是體質因素,也常與藥物、營養、血液健康有關,宜找出原因,並減少便秘、劇咳、搬重物,以降低出血機率。
 
1.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易瘀青時,應與醫師討論、調整,不可貿然停藥。 
2.可游泳、在泳池走路增加活動,讓血液流通,也較不會有碰撞、意外受傷的風險。 
3.飲食均衡,盡量吃新鮮蔬果、富含造血原料葉酸的肉類及蛋類,勿過度減重。
 
小檔案_值班醫師 陳國維
經歷: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腫瘤科總醫師
現職:振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專長:血液良性及惡性疾病、癌症診治

不煙不酒拼搏三十載 50歲男新婚2個月腸癌末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人生無常,三年前,50歲的吳先生奮鬥一生,好不容易剛娶了美嬌娘2個月,健檢卻發現已是腸癌第四期。
收治病患的王輝明醫師表示,吳先生雖然不煙不酒,但卻可能因工時過長加上壓力,導致免疫力產生漏洞,才讓腸癌有機可趁。然在治療初期,不僅得忍受化療之苦,更因一、二線藥物產生抗藥而病情惡化。
根據研究顯示,約有25%晚期腸癌患者幾乎無治療選擇,直到新一代「多激酶抑制劑」的「口服標靶」通過健保給付,不中斷的「接軌治療」才帶給晚期腸癌患者一線生機。
三總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景良建議,腸癌治療千萬不能中斷,若停止治療超過3個月,癌細胞很可能就會復發而前功盡棄,呼籲腸癌病患應有恆心與毅力,持續「接軌治療」,積極對抗癌症,活出第二人生。

新鮮雞蛋這樣挑 6訣竅輕鬆搞定

【核心提示】:經常食用雞蛋可增強記憶力,還可保護心臟和動脈血管、預防癌症、延緩衰老等。那麼在購買雞蛋時,有沒有什麼妙招可以鑒別雞蛋是否新鮮呢?與大家分享6個新鮮雞蛋辨別法。
1.外觀法:新鮮的雞蛋蛋殼比較粗糙,蛋殼上有一層白霜粉末,用手觸摸時並不光滑。不新鮮的雞蛋外殼則為光滑且有亮光、不完整、有裂痕或灰黑斑點。
2. 手搖法:購買雞蛋時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捏住雞蛋搖晃,沒有聲音的是新鮮雞蛋。手搖時發出晃動的聲音則是不新鮮的雞蛋,聲音越大,越不新鮮。
3. 照射法:用手輕握住雞蛋,對著光線透光觀察。鮮雞的雞蛋蛋白清晰,呈半透明狀態,一頭有小氣室。不新鮮雞蛋呈現灰暗色,氣室較大。如果雞蛋有汙斑,則是陳舊或變質的表現。
4.氣味法:向蛋殼上輕哈一口熱氣,然後用鼻子聞其氣味,優質的雞蛋會有輕微的生石灰味。
5. 旋轉法:將雞蛋放置在平面上,用手指輕輕一轉,新鮮的雞蛋轉動時,蛋殼裡有阻力,轉2至3周便會停下,而變質雞蛋則轉得快且久。
6. 漂浮法:取水500克,加入1湯匙食鹽,待食鹽溶化後把雞蛋放入水中,沉在水底的是新鮮雞蛋;而大頭在上,小頭在下的則表示雞蛋放置時間較長,至少已經存放3至5天了。完全漂浮在水面上的,已經是腐敗變質雞蛋了。

】 

怕傷關節不敢運動?保骨健走3原則

擔心磨損關節不敢運動?小心骨骼、關節品質更糟糕!事實上,健走對中老年人來說,是很健康的運動,只要遵循正確運動原則,就能兼顧骨骼和關節健康。專家建議,民眾健走之前應確實暖身,健走時腳跟著地,運動結束後再喝牛奶補充鈣質,就能保骨越「動」越健康!
健走是很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只要遵循正確健走原則,就能促進骨骼和關節健康。
健走是很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只要遵循正確健走原則,就能促進骨骼和關節健康。
怕受傷不敢運動?不動反傷骨骼關節
人體的骨骼與關節在30至40歲進入損耗期,許多民眾雖然知道運動對骨骼有好處,卻因擔心傷害關節而「不敢動」。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理事長陳芳萍指出,運動除了可以啟動骨重塑機制、增加骨密度,還能使關節分泌組織液,進入軟骨組織提供養分。如果長期不運動,反而可能造成骨骼、關節兩敗俱傷。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理事長陳芳萍提醒民眾,只要遵循健走三原則,就能安心運動,保護骨骼和關節健康。(攝影/林芷揚)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理事長陳芳萍提醒民眾,只要遵循健走三原則,就能安心運動,保護骨骼和關節健康。(攝影/林芷揚)
健走有助增加骨密度 正確3原則學起來
針對想運動,卻又害怕關節受傷的民眾,陳芳萍理事長建議,可以選擇健走作為入門運動。過去研究指出,以走路作為運動,可以增加股骨的骨密度。健走是結合有氧與負重特性的健走運動,不僅能幫助骨密度增加,比起慢跑,健走對關節的衝擊力較低,比較不容易造成關節負擔,還能同時維持骨骼和關節健康。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出「保骨固關節健走三原則」,鼓勵民眾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
原則一/加做動態暖身 強化肌腱韌帶保護關節
許多民眾在運動之前,都忽略暖身的重要性。陳芳萍理事長表示,暖身分為動態和靜態兩種,健走之前,光做靜態暖身(比如拉筋)還不夠,加做動態暖身(比如抱膝上抬、旋轉腳踝、旋轉膝蓋)更能強化肌腱長度,以及韌帶組織彈性。如果跳過暖身步驟,或者只做局部靜態伸展,容易因為肌肉溫度以及伸展不均,而造成運動傷害。
健走原則一:進行健走之前,除了做靜態暖身,別忘了還要做抱膝上抬等動態暖身運動,確實保護關節。(攝影/林芷揚)
健走原則一:進行健走之前,除了做靜態暖身,別忘了還要做抱膝上抬等動態暖身運動,確實保護關節。(攝影/林芷揚)
原則二/勿用跑步方式健走 腳跟著地避免傷害
正確的健走姿勢也不可小覷,有不少民眾採用慢跑方式健走,其實是錯誤姿勢。陳芳萍理事長強調,健走與跑步不同,慢跑時腳尖要先著地,跟健走相反。健走時必須使用腳跟,並且依循「腳跟─腳掌─腳趾」的順序踏步,才能讓腳踝和膝蓋均勻承受身體重量。
健走原則二:提醒民眾,健走和跑步姿勢不同,健走時應該先以腳跟著地,才能保護骨骼和關節。
健走原則二:提醒民眾,健走和跑步姿勢不同,健走時應該先以腳跟著地,才能保護骨骼和關節。
原則三/運動後喝高鈣牛奶 延緩關節退化
除了正確的運動方式,補充牛奶也是保護骨頭和關節的關鍵。近期美國研究發現,牛奶不僅能補鈣,還能鞏固關節。該研究針對2148名膝關節炎患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每天飲用1杯牛奶以上的女性,兩年後關節間隙寬度(JSW)減少的情況,比不喝牛奶的人低0.12mm。另一項國際研究也顯示,每天飲用牛奶的人,罹患關節炎的機率,比平時很少喝牛奶的人降低了71%。
健走原則三:運動完之後,建議補充高鈣牛奶,增加鈣質和維生素D的補充。
健走原則三:運動完之後,建議補充高鈣牛奶,增加鈣質和維生素D的補充。
鈣質+維生素D 顧骨本雙管齊下
想要儲存骨本、保護骨骼和關節,鈣質、維生素D和蛋白質的攝取都相當重要。國內調查顯示,199名停經後女性當中,有194名女性曾發生骨鬆性骨折,而這些女性當中又有高達86.6%的人,維生素D攝取不足。不過,光補充維生素D還不夠,國外學者整理近年研究發現,維生素D必須與鈣質同時補充,才能進一步降低骨折發生風險。
陳芳萍理事長建議,民眾應每天攝取2杯250c.c.的高鈣牛奶(含有600mg的鈣,以及200IU的維生素D),以達到日常建議攝取標準,幫助維持骨骼與關節的健康。

】 

郭雪芙跳繩甩1.5公斤 全身性雕塑有祕訣

媒體報導,身材纖細的藝人郭雪芙,透過連續1個月每天跳繩半小時,順利減重1.5公斤,甚至連帶改善水腫問題。物理治療師指出,跳繩結合有氧和載重運動,對於小腹、腿部等全身性的體態雕塑,具有不錯的效果。另外,跳繩能夠刺激骨骼,對於兒童長高,以及預防骨質疏鬆也有幫助。
藝人郭雪芙身材纖細,媒體報導她透過跳繩成功減重。(圖片/取材自郭雪芙臉書)
藝人郭雪芙身材纖細,媒體報導她透過跳繩成功減重。(圖片/取材自郭雪芙臉書)
跳繩強化心肺功能 訓練肌肉力量
你我小時候都玩過的跳繩,不只是小朋友的遊戲,更是一種能促進健康、雕塑身材的運動,好處多多。跳繩運動看似簡單,但由於需要用到全身上下的力量,如果跳得速度夠快,其實是刺激性不小的運動。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跳繩可以強化心肺功能、鍛鍊肌肉,而且能訓練全身的協調性和平衡感。
跳繩有助兒童長高 還能預防骨質疏鬆
另外,在不斷垂直彈跳的過程中,跳繩可以使骨質強健,因此有助兒童和青少年長高。同時,跳繩屬於載重運動,在刺激骨骼和關節的過程中,還能發揮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因此,即使是已經過了發育期的年輕人,跳繩也是一個不錯的運動選項。不過,如果已經罹患較嚴重的骨質疏鬆,就不適合跳繩,以免加重病情。
適度跳繩助減重 全身雕塑也有效
除了這些好處,跳繩時需要小腹收縮、小腿出力,也有助於減重和塑身。關於瘦身效果,與個人的體重和跳繩速度有關。簡文仁治療師表示,如果以1秒跳1下的速度來說,消耗熱量的計算公式是「體重(公斤)x時間(分鐘)x0.1(大卡)」。
舉例來說,1名體重60公斤的民眾跳繩30分鐘,所消耗的卡路里就是:60x30x0.1=180大卡。
身材纖細的藝人郭雪芙,擁有許多粉絲支持。(圖片/取材自郭雪芙臉書)
身材纖細的藝人郭雪芙,擁有許多粉絲支持。(圖片/取材自郭雪芙臉書)
跳繩循序漸進 建議每次15分鐘
不過,一般人要連續跳繩30分鐘,難度較高;簡文仁治療師提醒,民眾應該以自己的體能為主,可以先從跳繩3至5分鐘開始,適應之後再逐漸拉長為10分鐘、15分鐘。在體力能負荷的情況下,建議每次跳繩15分鐘即可,可以天天進行。
跳繩前先暖身 選擇適當長度繩子
跳繩之前,務必進行3至5分鐘的暖身運動,著重於轉動肩膀、手腕、膝蓋、腳踝等關節處,也可以稍微跑跳,暖身至全身稍微發熱的程度。另外,也要選擇適當長度的繩子。民眾可以腳踩住繩子,手握握把,如果前臂和上臂呈現90度垂直,就表示長度合宜。
輕輕彈跳微彎膝蓋 正確跳繩減少傷害
跳繩的時候,別忘了選擇寬闊的空間,並且要穿著鞋子跳,避免打赤腳,以免造成運動傷害。簡文仁治療師指出,跳繩時以前腳掌輕輕彈跳,著地時膝蓋微彎,就比較不會傷害膝關節。另外,如果中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力量不足,就不適合跳繩。體重過重者,往往平衡感不佳,加上體重對膝蓋關節的壓力較大,也比較不適合跳繩。
原地踏步或拉筋 跳繩結束別忘收操
跳繩結束之後,不能馬上坐下或躺下,必須先做緩和運動,包括原地踏步、走路、拉筋等。拉筋可以使肌肉伸展、放鬆,幫助血液回流、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助預防蘿蔔腿。

】 

香蕉別吃錯!黑斑熟香蕉吃多易肥胖

網路流傳:「表皮微青、尚未完全成熟的『生香蕉』,糖分含量比較低;但是已經長出黑斑的『熟香蕉』,熱量和糖分都比較高,因此吃了容易發胖。」果真如此嗎?營養專家指出,兩者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總量其實都一樣,不過,「生香蕉」確實是澱粉較多、糖分較少,飯前食用可增加飽足感,有助減重。
許多民眾愛吃香蕉,但是食用「生香蕉」和「熟香蕉」,攝取到的糖分並不一樣。
許多民眾愛吃香蕉,但是食用「生香蕉」和「熟香蕉」,攝取到的糖分並不一樣。
香蕉表皮為何會長黑斑?
香蕉口感香甜又綿密,但是熱量和糖分較高,許多民眾都不敢在瘦身的時候食用。其實,這也要看民眾吃的是哪一種香蕉。香蕉放久了之後,表皮開始會出現一塊塊黑斑,這是因為其中的類胡蘿蔔素受到酵素作用,產生氧化,顏色因此變深。
黑斑香蕉糖分高 吃多較易發胖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王進崑指出,如果吃到這種過熟的黑斑香蕉,原本的澱粉已有許多轉變為單醣和雙醣,也就是糖分比較高,因此吃起來比較香甜。雖然成熟的香蕉比較好吃,但是,由於糖分和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都比較高,吃下肚後糖分容易吸收、血糖容易升高,因此比較可能發胖。
長出黑斑的成熟香蕉,熱量雖然跟尚未成熟的香蕉一樣,糖分含量卻較高。
長出黑斑的成熟香蕉,熱量雖然跟尚未成熟的香蕉一樣,糖分含量卻較高。
生香蕉糖分少 飯前吃增飽足感
至於尚未成熟的生香蕉,由於澱粉多、糖分少,人體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較慢,能增加飽足感,升糖指數也比較低,不易在短時間內造成血糖升高。因此,飯前適量吃生香蕉,可以幫助減重。不過,王進崑教授也提醒,生香蕉的味道十分青澀,不易入口;而且,想要減重也須搭配其他飲食調整,無法只靠吃生香蕉就達到目標。
想要達到助眠效果,建議攝取青綠色香蕉皮,而不是香蕉肉。
想要達到助眠效果,建議攝取青綠色香蕉皮,而不是香蕉肉。
香蕉膳食纖維助排便 高鉀幫助抗發炎
事實上,一般民眾吃的香蕉,雖然糖分和熱量都較高,但是也含有多種營養素。香蕉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和鉀,前者能促進排便順暢,後者則有助抗發炎和抗癌。不過,如果是腎臟功能不佳的民眾,則不適合攝取鉀含量太高的食物。
青綠香蕉皮+牛奶 下午喝幫助晚上睡眠
另外,許多民眾喜歡在晚餐飯後吃香蕉,希望可以幫助入睡。不過,王進崑教授指出,想要發揮助眠效果,吃香蕉肉恐怕沒有太大作用,建議吃青綠色的香蕉皮,攝取其中的血清素前驅物「5-HT」,幫助合成血清素,才能達到安神、放鬆目的。
建議民眾,可以取用一根中型青綠色香蕉的果皮,洗淨、切塊之後加入200至300c.c.的牛奶,一起放入果汁機中打勻,打成類似泥狀的「香蕉皮牛奶」,並在下午2、3點左右飲用,到了晚上大約9點,就能幫助安穩入眠。
王進崑教授指出,香蕉皮中的成份,可以快速轉化為血清素,而且作用時間長,如果等到睡前才攝取,血清素濃度馬上達到高峰,反而容易影響睡眠。下午的時候食用,到了晚上,血清素已經達到比較平衡的濃度,就能幫助睡眠。

】 

經痛又拉肚子!巧克力囊腫風險高

生理期表現暗藏不孕的線索!1名年約32、33歲的女性,結婚2年無法懷孕,每次月經來潮都出現痛經合併腹瀉的症狀,到婦產科檢查,赫然發現左側卵巢出現巧克力囊腫,經手術切除後,透過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才終於成功懷孕。醫師表示,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會降低懷孕機率,若有經痛且合併腹瀉症狀,千萬別輕忽。
痛經是巧克力囊腫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常見症狀表現之一。
痛經是巧克力囊腫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常見症狀表現之一。
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細胞跑到卵巢生存
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在卵巢的暱稱,要瞭解什麼是「巧克力囊腫」,需先認識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大千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蘇文祥表示,子宮內膜長在子宮裡面,女性每個月生理期來,子宮內膜剝落就形成「月經」,當子宮內膜細胞長到子宮內膜以外的其他部位,則稱之「子宮內膜異位」。
巧克力囊腫原因:經血逆流+免疫系統失常
而長在卵巢上的子宮內膜,也會跟著生理周期每個月排血,但這些經血無法正常排出體外,被包覆在卵巢上面,日積月累就會形成像巧克力一般又黑又稠的瘤,因此暱稱為「巧克力囊腫」。統計發現,平均每3名不孕婦女就有1人是因巧克力囊腫,或子宮內膜異位症,而無法順利懷孕。
許多人認為經血逆流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巧克力囊腫的主要原因,不過,蘇文祥醫師表示,90%女性都有經血倒流的情形,但臨床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比率卻不到20%,更根本的原因還是在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免疫系統失常,無法將逆流經血中的內膜細胞排除或移除,內膜細胞就會在子宮以外的部位生存下來,若落腳於卵巢,則成為巧克力囊腫。
蘇文祥醫師表示,巧克力囊腫有3大症狀,包括:痛經、生理期拉肚子、想懷孕卻難受孕。(圖片提供/大千綜合醫院)
蘇文祥醫師表示,巧克力囊腫有3大症狀,包括:痛經、生理期拉肚子、想懷孕卻難受孕。(圖片提供/大千綜合醫院)
巧克力囊腫3症狀:痛經、生理期拉肚子、想懷孕卻難受孕
雖然巧克力囊腫轉化為卵巢癌的機率不超過0.1%,但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巧克力囊腫會隨著生理期的到來,出現痛經、月經來伴隨拉肚子等症狀,且骨盆腔因月經來潮而反覆性出血,久而久之引發骨盆腔沾黏、慢性疼痛、性交疼痛和困難,容易導致女性難以受孕。
什麼樣痛經表現最可能罹患巧克力囊腫?蘇文祥醫師指出,雖然每個女性的內生殖器官都相同,但是神經分佈和肌肉走向卻會因人而異,表現出來的經痛,如悶痛、刺痛、突然劇痛,也都不一樣。而對婦產科醫師來說,最有意義的判斷依據是「繼發性經痛」,若女性青春期每次來經都不會痛,成年後進入社會和職場,卻因壓力、不健康生活和飲食等關係,反而有痛經的困擾,很可能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巧克力囊腫所導致。
擺脫子宮內膜異位症 懷孕和停經是最好方法
診斷上,除了婦科超音波檢查和和抽血驗CA-125有助診斷巧克力囊腫之外,更精確的方法還是要做腹腔鏡檢查。蘇文祥醫師表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巧克力囊腫的最好方法就是「讓月經停下來」,月經停止,不再反覆性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會停在原地,有助身體免疫系統啟動以清除這些子宮內膜異位細胞。而女性不讓月經來的方法,一是停經,另一則是懷孕。
對育齡女性來說,若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情況輕微,代表子宮內膜異位症並未真正造成巧克力囊腫,通常趕快懷孕就能改善。若是巧克力囊腫超過2公分的中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則需手術分離沾黏部位,才能幫助懷孕。重度患者的巧克力囊腫沾黏情況更嚴重,甚至已侵犯到膀胱、大腸直腸,治療相當棘手,除了手術,還需搭配藥物治療,以爭取懷孕的時間。
不想生孩子!生活管理健全免疫系統
除了懷孕和更年期之外,部分新時代女性抱持著不婚不孕的態度,想要擺脫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巧克力囊腫的糾纏,也不是沒有辦法,醫師建議要更關心自己,不要有太多額外的壓力,早睡早起,均衡飲食,把免疫系統顧好,自然也能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惡化。

】